食品潔凈實驗室的維護與保養需遵循嚴格規程,確保環境潔凈度和設備可靠性,核心要點如下:
一、環境控制系統維護
1、空調與凈化設備
過濾器管理:初效過濾器每1-2周清潔,阻力達初始值1.5倍時更換;中效過濾器每3-6個月更換;高效過濾器每2年更換或阻力超設計值2倍時更新,每半年掃描檢漏確保完整性。
機組保養:每月校準溫濕度傳感器(誤差±0.5℃)、壓差表(誤差±1Pa),檢查風閥靈活性;表冷器冬季需排空防凍裂,加濕器每周清潔換水防微生物滋生。
風管清潔:每半年檢查風管漏風及積塵,采用機器人技術清除回風管/排風管內壁顆粒物。
2、潔凈區表面維護
日常清潔:實驗臺每日用溫水和溫和清潔劑擦拭,禁用強酸/磨料產品;墻面、地面每周用次氯酸鈉消毒(濃度需驗證),清潔時按"S形路線"避免交叉污染。
特殊處理:油污區域選用專用清潔劑,腐蝕性場所(如配料間)優先采用不銹鋼凈化板,發現腐蝕點立即更換。
二、關鍵設備保養
1、生物安全設備
生物安全柜/超凈臺:每月檢測氣流速度(≥0.4m/s)和過濾效率,紫外燈每季度檢測輻射強度。
傳遞窗/風淋室:每日檢查互鎖功能,每周清潔內壁并消毒。
2、檢測儀器
精密儀器:分光光度計每月清潔光學部件,避免手觸鏡面;原子吸收光譜儀火焰系統每周檢查氣體泄漏,廢液桶每日清空。
快速檢測設備:ATP檢測儀每次使用后清潔采樣探頭,校準周期≤3個月;農藥殘留儀試劑槽定期除垢。
三、人員與操作規范
1、進出管理
嚴格執行更衣流程:換鞋→脫外衣→洗手→穿潔凈服→手消毒→風淋,A/B級區需每班更換滅菌服,手套操作中每30分鐘消毒一次。
外來人員進入需專項培訓,禁止攜帶手機等個人物品。
2、衛生監督
每日監測手部衛生:采用七步洗手法(時長≥20秒),消毒需浸泡次氯酸鈉15秒+75%酒精噴灑。
患有呼吸道疾病或手部創傷者禁止接觸直接入口食品檢測區。
四、制度與記錄
1、文件化管理
建立維護檔案:記錄過濾器更換日期、設備校準數據、故障處理措施,保存期≥2年。
制定應急預案:如高效過濾器破損時啟動備用凈化模塊,48小時內恢復潔凈度。
2、周期性驗證
年度全面檢測:涵蓋送風量、換氣次數、微生物濃度(如沉降菌≤1CFU/皿),確保符合GB 50073或ISO 14644標準。
每季度模擬污染測試:使用氣溶膠發生器驗證自凈能力。
五、特殊行業要求:食品實驗室還需執行
1、每日食材農殘快檢及餐具ATP檢測(閾值≤30RLU);
2、廢水處理:含重金屬廢液需硫化物沉淀后排放。
定期維護可延長設備壽命,降低微生物污染風險。